智者论道 | 全球经济的挑战与展望
步入秋日,气温渐凉,正是以茶会友的好时节,11月19日,思廷书院邀请到经济学领域三位顶尖学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秘书长林建海博士,彭博亚太首席经济学家舒畅博士和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肖耿教授。他们结合自身经历与时代背景,为同学们讲述了全球经济的挑战和展望。

首先,当然少不了陈院长那亲切的开场词。他以幽默风趣的口吻向大家表示欢迎,并提出我们可以运用中英双语来进行圆桌讨论。随后,主持人谢智愚同学邀请三位嘉宾先做十分钟的简单介绍,谈一谈对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见解。
林建海博士强调,经济全球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早在194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成立就标志着各国致力于促进货币合作,共同营造一个稳定和繁荣的世界经济秩序。经济合作的历史源远流长,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包括疫情的冲击和气候恶化等。在这些背景下,各国更应加强团结,携手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
经济危机是全球性的,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独善其身。相较于单边主义,各国坐下来共同应对危机,寻求合作,才是更为明智和有效的解决方案。舒畅博士深入探讨了第二次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

以华为公司为例,在外部压力之下,华为成功研发出了中国芯片,展现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成就不仅凸显了产业链自主性的重要性,也表明增加内需和持续投资创新是中国经济持续前进的关键方向。
通过加强基础研发投入,以创新驱动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中国正努力将科技创新转化为贸易收益,同时也在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实现经济的再平衡和高质量发展。
肖耿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他不仅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拥有丰富的国际组织工作经验。他曾在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署、香港证监会等机构担任重要职务,并在多家中外金融机构与企业中担任独立董事或监事。教授积极地与学生分享他在国际组织工作的经历和感悟,他的经历和见解对于学生来说是宝贵的学习资源。
此外,肖教授还非常关心学生的学术成长,他细心地为同学们带来赠书,也鼓励大家报考公共政策研究院,以期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的公共政策人才。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者们畅所欲言,气氛热烈。他们提出了几个核心观点:在大国博弈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际机构的运作遭遇挑战;中美贸易战进一步削弱了两国民间的联系;与此同时,中国正稳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
综合这些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大国竞争、贸易冲突和中国的崛起等背景下。

这些讨论不仅凸显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也彰显了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日益增强的影响力。面对这些挑战与机遇,国际社会必须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探索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新方法,以推动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活动接近尾声时,院长向三位嘉宾赠送了思廷书院的纪念品,并合影留念,以表达对他们分享的感谢和敬意。
这次智者论道不仅让同学们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也激发了大家对国际事务和全球挑战的思考,给我们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