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出席港中大(深圳)思廷书院高桌晚宴并作演讲:青年应具备开放、包容和谦卑的品质
4月18日,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党支部书记张文宏教授出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思廷书院高桌晚宴,并作主题演讲。这是继去年6月复旦大学毕业典礼之后,他在内地大学校园所作的第二次的正式演讲。在演讲中,张文宏分享了新冠疫情以来他的思考和感悟。
张文宏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之所以产生如此严重的影响,是因为在人类的记忆中,传染病并不可怕。不论是1918年的欧洲流感,2003年的SARS还是2009年的H1N1,死亡案例的比例都没有这次新冠疫情高。基于这样的记忆,在新冠疫情已经发展到一度失控的时候, “人们还在为戴不戴口罩而争论不休” ,有些国家甚至采用群体免疫的策略去做消极抵抗。这种经验主义的做法背后其实反映了人类的傲慢和对生命的轻视。
校长徐扬生教授向张文宏教授赠予纪念牌
张文宏从公共卫生谈及教育,指出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育中也应当占据重要地位,并盛赞港中大(深圳)所倡导的全人教育理念,指出这样的教育模式将在中国教育多样化进程中将体现出巨大作用。港中大(深圳)的办学特色之一——书院制度就是全人教育理念的主要抓手。
思廷书院作为大学的第三所书院,以“道器并重、兼善天下”为院训,以社会责任感为特色,通过各类非形式教育帮助学生成长为能够关心他人、服务社群、对国家社会乃至全人类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担当的优秀青年。在思廷书院,学生通过参加各类全人计划探索和发现自我、认知和了解社会、与生命展开对话,还能够参与包括高桌晚宴在内的各类书院活动,开拓视野、提升素养。
思廷书院高桌晚宴合影
高桌晚宴现场
张文宏提到,年轻学子是决定未来社会走向的中坚力量。他们唯有发挥人类社会的智慧、抛开政治和文化上的分歧,打破地域和国家的界限,以包容的心态去开展合作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常态化的疫情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身处在“一座开放的城市”和“一个充满机会的区域”,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有着中英并重和多元文化的校园环境,是培养青年学生具备开放、包容和谦卑品质的田园沃土,恰恰与张文宏教授的理念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