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三思讲堂--陈启文《为什么是深圳》
有人说,城市,是时间和历史的容器,是见证岁月变迁、文化聚合的载体。中国故事在一个个小小的城市历史中凝结成具象而独特的微观画卷,而今天,我们随知名作家陈启文先生追寻深圳——这座城市的变迁。值此深圳四十周年之际,思廷书院邀请到国家一级作家 陈启文先生的步伐,聚焦深圳这所我们相聚而不熟知的城市,去探寻他的独特中国印记。

本次三思讲堂于11月26日周四,在行政楼西翼201会议室举行。在声声《春天的故事》抒情而雄壮的音乐中,陈院长首先致欢迎辞,向在场前来聆听讲座的学生、老师以及嘉宾致以诚挚问候。陈院长也简单扼要地介绍了书院的“一二三四”系列品牌活动,其中三思讲堂是旨在通过传道、授业来启迪学生的思考和思辨的大型讲座。院长作完对书院的介绍后,隆重介绍并邀请陈启文先生来到台前讲座。
讲座回顾
1. 深圳究竟为什么能成为“深圳”
陈启文先生首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深圳是从零开始的吗?究竟是什么奠定了深圳波澜壮阔的这四十年经济腾飞的历史?是因为改革开放独特的政策,还是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质?陈先生认为,不同于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深圳并不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才从零开始腾飞起来的。深圳自古以来就有它的从一而终的人文根脉,而这份不变的文化血脉才是深圳能够真正深根发芽,开枝散叶的决定性因素。陈先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他对深圳的研究阐述:
NO.1
首先,深圳是拥有悠久且独特的人文历史的。深圳的建成史和人文历史可追溯到5000-60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深圳这座城市建成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至少深圳的祖先是从一个边陲的农业县起步的,而不是一个小渔村。如果不能正视和理解这样的一段历史,对深圳现在的评判恐怕是会有误的。
NO.2
其次,深圳是一座向海而生的海洋城市。正是因为有了悠久的历史和不断的人类繁衍,深圳才孕育出了他独特的追逐海洋、向海而生的精神文化。这样的面向海洋的不断探索、追求进取的文化一直都存在于深圳这片土地上,只不过是我们过于强大的大陆文化有时削弱了他作为海洋城市面向大海的一种精神姿态。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海禁,封闭了这一方水土上的子民们奔向大海的脚步。只有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才能理解改革开放这一制度的历史必然结构。
2. 与香港差距悬殊的近代深圳
陈先生在阐述完历史中的深圳特质后,开始了他对近现代中国的深圳的思考与阐述。1978年宝安全县工业总产值为6000万元,而对岸的香港生产总值竟超千亿。在这样浩大的经济水平差距的鸿沟之下,深圳的生产总值不足香港的千分之二。同样底层的老百姓,两边的收入差距竟然少了一万三千多。不断有用脚投票的老百姓选择逃港,去另一头追求幸福生活的福祉。人们不禁问,是社会主义出了问题吗?我们该如何走出困境?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79年,终于,冰河解冻的春天来了。这年春天(1979年3月),宝安县撤县立市,国务院也批准在深圳蛇口建立中国内地第一个出口加工区,也是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可以说,是用脚投票的老百姓推动了经济特区改革的建立。所以特区深圳的国家层面意义,是证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 书中的代表性人物与故事
除了讲述深圳的人文历史背景,陈启文先生也着重描绘了深圳改革开放史中的两个杰出代表:
袁庚
深圳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1978年到1992年,深圳经济特区的初创时期,深圳的生产力得到巨大释放。而这,得益于一个传奇般的人物——时任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的袁庚。袁庚出生于1917年的大鹏镇,毕业于华东军政大学早年参军,后来为国家领导做情报顾问戎马一生。袁庚是不折不扣在战火淬炼中踊出的真英雄,而在改革开放的隆隆炮声中他又一次担当了排头兵。这一次,他戴上了安全帽,主持招商局的全面工作。他的人生由此迈进了第三阶段,不是告老还乡颐养天年,而是充当一头“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拓荒牛。袁庚通过游说,在1979年,有着‘中国改革试管’之称的蛇口工业区正式运作。这位老人,为招商局画出了一个多元化跨国公司的宏图。因为有了他,和像他一样敢于一次又一次扑在前线的破局人,深圳才能有如今的辉煌。
任正非
与此同时,一位未来的‘大人物’也转业来到了深圳,他就是任正非。当时,任正非已经于1978年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1982年成为了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南油工作时,任正非被一位香港奸商骗取了合同款两百多万元,背负巨债的任正非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离开深圳。这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留在深圳的信心。之后,任正非集资两万余元创建了华为有限公司。未来的通信巨头—华为就此诞生。即使只是一个二十多人的民营企业,深圳市政府却对华为非常支持。当时的华为有着推荐职工转成深圳户口的资格。在任正非的带领下,华为如今已成长为通信巨头,深圳的名片。
学生Q&A
讲座临近结束,到了同学们与嘉宾的问答环节。同学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就讲座提及的话题及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困惑和想法。
Q1: 我们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奇迹,那么您认为海南自贸港会如何发展?
陈启文先生: 比较在深圳和海南注册一个公司:海南的时间成本太高,而在深圳半个小时就能办下来。有些问题是政策、发了财解决不了的,关键在于人文。
Q2:深圳的飞速发展,面临两个问题:教育、医疗资源不足,如何解释?
陈启文先生:深圳人才都在企业,所以关键是搭建相对应的平台,尤其是人才平台和资金平台。而深圳在这两方面做得都很好。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感到收获满满和意犹未尽。最后,大家合影留念,并于现场参与陈启文先生的《为什么是深圳》签售活动。本次三思讲堂“为什么是深圳”就此落下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