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三思讲堂:大选后的美国疫情能得到控制吗?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导致了世界各国经济体大受冲击。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在疫情面前却无法引领局势,屡陷失控局面。美国疫情失控,是由于特朗普总统的个人决策?还是由于美国国力的衰弱?大选后的美国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
在本次的「三思讲堂」中,思廷书院有幸邀请到胡涛博士,以专家的角度,从实力、制度、文化三个角度分析美国疫情失控的原因和背后的政局走向。思廷书院院长陈永勤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全球研究项目主任郝雨凡教授及其他老师也受邀前来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
本次三思讲堂于10月21日周三,在道远楼1楼会议室举行。活动开始前,讲座室内就早已座无虚席,同学们热情洋溢。陈永勤院长首先向大家致欢迎辞,向同学们介绍了思廷书院特有的“三思文化”,为大家阐述“勤思考、多思辨、常思念”的内涵。在陈永勤院长进行了开场介绍后,本次讲座正式开始。
No.1:美国的疫情失控到何等地步?
胡涛博士在今年年初回到美国后就一直密切关注和比较着中美两国不同的防疫措施和成效,对两国的防疫状态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感悟。
胡博士首先简要回顾了美国的疫情发展过程。美国对疫情爆发的反应速度较慢,防控效率低下,检疫的价格也非常昂贵。为了让同学们理解美国的检测效率和费用,胡博士回想起自己在美国做核酸检测的经历,表示在美国做完检测后240小时才能拿到结果,而做一次检测需要270美元;并以中国留学生的经历举例,在纽约做一次隔日拿到结果的检测需要700美元,而当天拿到检测结果则需要花费1200美元。
No.2:美国疫情失控的原因是什么?
胡博士认为,现在美国的疫情局面已呈现失控。那么为什么美国的疫情会失控呢?胡博士从实力、制度、文化三方面对疫情失控的原因进行阐述和分析。
在实力层面,美国的疫情防控反应速度较慢,口罩、呼吸机、防护服PPE的供需与价格方面出现问题,包括N95亚马逊售价不断攀升、手工缝制口罩、垃圾袋替代防护服、医护人员罢工等等社会现象;供给能力则出现生产、储备、贸易能力方面的问题。同时,美国核酸检测出现了检测要求和检测能力的问题,检测要求包含社区请求、医疗集团、医药公司的问题,检测能力则包括检测所需天数、资金、数量、通讯能力的问题。在制度层面,胡博士认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美国的医疗体制。保险公司、医院系统、社区医疗、防疫体系、病人患者不能有效互通和运作,导致医疗体系整体呈现昂贵和低效的状态。第二个方面则是政治体制。50个州各自为政的防控策略,以及总统和国会之间、总统与Deep State之间存在分歧,都是使疫情加重的导火线。
在文化层面,由于美国追求个人主义与自由,相当多群众不听从、不响应政府和防疫中心的号召,聚会众多、不戴口罩的现象丛生,导致感染人数逐步增加。同时,美国家庭普遍缺乏储蓄的习惯,在疫情和经济的双重打击面前难以承受高昂的生活成本,更无法做到科学防疫。部分民众缺乏科学素养也是加重疫情扩散的重要影响因素。
No.3大选之后疫情能够得到控制吗?
在分析美国疫情失控的原因之后,胡博士抛出了一个问题:“大选过后美国疫情会变好吗?” 胡博士认为,即使拜登上任也不一定能控制住疫情。因为美国民主党Cuomo治下的纽约州和Newsom州长治下的加州也严重失控。原因并不在于谁是总统,哪个党派是执政党,而是在于体制、大国实力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嘉宾分享
在胡博士分享结束后,郝雨凡教授作为国际关系方面的专家,指出尽管美国在疫情期间存在部分缺陷,但整体实力及医疗体系在全球仍处于领先地位,不容小觑。中国医疗水平存在地方差异,但美国对医生的要求极为严格,医疗水准普遍领先国际水平。
郝教授认为此次疫情体现出了中美两国极大的制度差异,中国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在取得疫情控制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局部“停摆”的成本。郝教授提醒同学们关注此次疫情反映出的数据,美国超过800万人感染但死亡人数约22万,死亡率仅为2.75%。其次,郝教授指出,特朗普作为商人,政绩体现在维持股市,其经济政策受到选民看中,因此2020年美国疫情没有得到控制与特朗普选举“不择手段”的政策有关。郝教授指出,4-5月美国感染人数已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5月后由于BLM运动、游行等活动使美国的感染人数又出现了大幅反弹,尽管特朗普有部分减租等措施,但没有达成像中国这样的防控成果是由于特朗普、政党政治、种族分裂等原因,与美国社会正在出现的“撕裂”趋势有关。